英文名稱: Culture and Ethnic Group in Taiwan Society ;
授課目的: 本課程之結構有四段。一是從人類學的視野與理論,來建立族群、社會、文化的基礎概念;二是說明臺灣各族群分佈與其成因;三為細說臺灣漢人社會文化之特質;四是講述族群互動下社會文化的融合。透過本課程,將使修習者們有以下認識與訓練:
1、由文化人類學的視野,正確認識「社會」、「族群」、「文化」三大概念與形構臺灣社會與族群文化的過程;
2、透過文化人類學的角度,養成分析臺灣各族群之社會文化在當代的地位與其歷史脈絡的基礎素養,與體會臺灣族群的表現都是其生活智慧累積的結果的認知;
3、達成每一項社會文化表現、每一個族群,都是值得尊重的多元社會基本心態;
4、訓練學生由臺灣族群分佈、文化表現、生命儀俗等現象,分析其產生的緣由,破除以民間習以為常卻以訛傳訛的論點,而做出確正的因果推定之邏輯思辨;
5、審慎挑選影片,以「電影欣賞」較輕鬆自在的方式來瞭解族群理論、傳統臺灣的族群互動、臺灣多元族群現象與各項特質,以簡單實證方式印證課中所學;
6、實地踏查的校外教學,由授課教師親自現場帶隊與解說,以實證觀點、落實瞭解在地文化的精神,領略課中所提之以人類學視角看待臺灣族群多元的議題與授課教師的講述的社會科學理論。;
教學模式: 講述、互動、校外實地踏查、影片賞析。;
學分數:2;
成績計算方式: 1、課堂作業20%(影視賞析與校外實地踏查的參與,各一次,每次各佔5%;影視賞析與校外實地踏查完成後的作業,各一次,每次各佔5%;請繳交A4一頁(以上)之正式中文紙本,不收遲交2週以上作業且以0分計算);
2、出席狀況、上課師生互動、隨堂思考與表達等學習態度,30%;
3、期末考試50%,題型為4題與本課程內容相關之自由發揮式問答題,每題25%;
4、請修習本課程者特別注意:
(1)本課程不定時點名3次,3次點名都無故未到者,將嚴重影響學習態度成績;
(2)無故未參加期末考試者,無法取得本課程學分。;
開課教師: 朱家嶠 助理教授 (jqzhu@niu.edu.tw);